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實驗室由毫米波分部、米波分部、南山分部和佘山分部等4部分組成。實驗室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史生才研究員擔任主任,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洪曉瑜研究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仁東研究員和中科院新疆天文臺王娜研究員擔任副主任,實驗室佘山分部由鄭為民研究員擔任分部主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沈志強研究員擔任。
自從成立以來,實驗室承擔了我國天文口大型射電天文裝置的開放運行、觀測科學研究、國家需求應用服務、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我國天文學家提供了有力的觀測支持,為我國射電天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射電天文學與國際接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實驗室重點開展毫米波亞毫米波射電天文的觀測研究、米波射電天文觀測研究以及VLBI射電天文觀測研究。實驗室承擔運行我國射電天文的開放設備,包括13.7m射電望遠鏡、上海佘山和烏魯木齊南山兩臺25m射電望遠鏡運行和開放服務,從事射電天文觀測設備的維護和技術更新,從事國際組網聯測和國際合作等任務。實驗室還承擔FAST和65m兩臺天文口大型射電望遠鏡的研制任務、國家探月工程VLBI測軌等重大應用任務。
實驗室面向國際重大天文科學前沿和探月、深空探測及載人航天等領域國家戰略需求,開展“太赫茲射電天文”、“VLBI射電天文”、“低頻射電天文”三大主要前沿方向的科學研究;發展射電波段的關鍵前沿核心技術;研制并開放運行我國大型射電天文觀測裝置,并承擔在國家戰略需求領域的應用服務;建設國際一流的開放式射電天文研究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